寒露養生

寒露養生

中秋已過,重陽將臨,這幾天氣溫稍降至廿多度,終於感受到微涼秋意。都說古人智慧永不過時,原來今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「寒露」,雖然天氣未至於寒冷,但開始轉涼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
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,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;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~9日。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結成霜了。二十四節氣以順應天時、地利為原則,不僅準確預測了天氣變化,也提醒大家注意養生之道。


寒露時節起,雨水漸少、天氣乾燥、晝熱夜涼。自古秋為「金秋」也,肺在五行中屬金,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,「金秋之時,燥氣當令」從養生角度上來說,燥氣最容易傷肺、傷胃,其表現在此時期,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,常出現皮膚乾燥、皺紋增多、口乾咽燥、乾咳少痰,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祕結等。


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,此時應適當進補,為迎接寒冬做準備。諺語有「補冬不如補霜降」的說法,認為「秋補」比「冬補」更重要,也就是說秋補是「打底補」,相當於打地基,只有地基牢固,冬補才容易體質調整成功。


朝鹽晚蜜防秋燥

在秋天裏,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,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:「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」。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,不少人以為,只要多喝水,就可以補充水分啦。真相卻是,光喝白開水,水分反而易流失。不過,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,情況就大不同了,這種方法,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。


白天喝點鹽水,晚上則喝點蜜水,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養生、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,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。現代醫學證明,蜂蜜對神經衰弱、高血壓、冠狀動脈硬化、肺病等,均有療效。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,還可以起到潤肺、養肺的作用。


寒露時節衣食住行要注意什麼?

衣:「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」這句諺語提醒大家,白露節氣一過,穿衣服就不能再背心短褲,應該注重足部保暖,以防「寒從足生」。秋冬季交替時節,早晚要適時添加衣物,避免受寒。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,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、血流加快,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,減少下肢酸痛發生,緩解疲勞。


食: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、燒烤等類食品,宜多吃芝麻、核桃、銀耳、蘿蔔、番茄、蓮藕、牛奶、百合和沙參等,有滋陰潤燥、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。秋季蔬果豐盛,可選用防秋燥又護陰、滋腎、潤肺及潤燥滋陰的食材,如小麥、豆芽、豆漿、花生、芝麻、紅薯、山藥、南瓜、蘿蔔、白菜、百合、木耳、梨、蘋果、葡萄、枸杞、大棗、橄欖、甜杏仁、甘蔗、蜂蜜等。


住:寒露過後晝短夜長,自然界中的「陽氣」開始收斂、沉降。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,因此,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。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就有「秋三月,早卧早起,與雞俱興。」的論段,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。

專家說,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,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,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「早睡早起」。為避免血栓的形成,應該順應節氣,分時調養,確保健康。


行:積極外出鍛煉防病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,預防感冒。保持良好心態,培養豁達快樂之心。秋天氣候適宜,空氣質素較佳,不妨多接近自然、多運動,吸收天地精華。伸展具有「運化作用」,能收斂心神,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、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,一路順暢,氣血循環自然活絡。